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内燃机必将终结?未必,或许有零排放的内燃机

来源:内燃机工程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5-11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如果按照车用动力能源发展的时间顺序来看,以汽、柴油为能源的内燃机,出现的时间甚至要比电动机更晚一些,但在日益严峻的环保压力下,在不远的将来,内燃机车型走向使命终结

如果按照车用动力能源发展的时间顺序来看,以汽、柴油为能源的内燃机,出现的时间甚至要比电动机更晚一些,但在日益严峻的环保压力下,在不远的将来,内燃机车型走向使命终结,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。

但毕竟作为与人类共处最久的车用动力能源,无论是基于习惯还是便捷性考量,大家都不舍得内燃机退出历史舞台。无奈它自身的排放问题,基本上与污染划上了“等号”。

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,内燃机的排放污染来源于其所使用的燃料,如果燃烧后的产物是清洁无害的,那么内燃机完全就是环保的动力来源。那么,有没有清洁燃料能代替化石燃料将内燃机留住呢?其实人们一直在为之努力,也进行了不少尝试。

1.“烧开水”

很多时候我们常说,人类利用能源的起源是“烧开水”,之后就有了蒸汽机,而蒸汽机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加速发展。以至于之后出现的电动机,内燃机等等都离不开那一次伟大的“烧开水”。

而当上世纪人类第一次打开原子能的“潘多拉之盒”后,不仅热衷于“种蘑菇”,也同样热衷于“烧开水”,因此,核动力汽车的构想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出来。理论上讲,核动力是清洁的能源,但危险性太高,且能量的转换如果依靠传统的“轮机”方式的话,效率太低,“核电池”方式又不属于内燃机的范畴,所以想依靠核能留下内燃机基本不可能实现。

2.“喝酒精”

抛开“烧开水”的脑洞,“喝酒精”似乎是非常现实的解决方案,乙醇汽油也在生活中较为常见,那么乙醇作为内燃机的代用燃料可行吗?目前来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攻克,首先就是乙醇自身的特性,导致其在寒冷地区会不那么好使。而乙醇的燃烧产物之一——水,也是令内燃机非常头疼的东西。而最重要的原因则是,目前乙醇的来源比较单一,基本还是以粮食作物制造而来,产量有限且受到粮食产量的制约,基本确定了乙醇燃料难以大面积推广,但在少数国家,乙醇燃料依旧有着很大发展空间。

3.把希望交给氢气

而氢气作为我们熟知的一种清洁能源,也许是留住内燃机的“希望”。目前来看,氢气作为车用能源有两种使用方式,一方面是作为燃料电池的“燃料”,使之产生电能,这脱离了我们内燃机的范畴。而另一种则是直接燃烧氢气,且有不少厂家已经完成了相关车型的开发。

日前,丰田表示正在验证氢能源车型的可行性,并基于其全新的3缸1.6涡轮增压发动机进行深入的氢燃料燃烧实验。

而技术宅马自达早在2003年就验证过相应技术,只不过没有得到太满意的结果。其实氢气作为燃料,与天然气等其他气体燃料一样,均可以应用在内燃机上,且能将内燃机的输出特性保留下来,包括悦耳的声浪。

写在最后

目前制约氢气能源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三点,首先氢能源普及率不够高,补能困难。其次就是相比氢燃料电池,氢燃料的效率并没有优势。最后,车载储能设备的局限性,限制了其续航水平。但总的来说,氢气依旧是让内燃机留下的希望。

文章来源:《内燃机工程》 网址: http://www.nrjgc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511/802.html



上一篇:宾利汽车计划十年内淘汰内燃机,一代“神机”
下一篇: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谭旭光:内燃

内燃机工程投稿 | 内燃机工程编辑部| 内燃机工程版面费 | 内燃机工程论文发表 | 内燃机工程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内燃机工程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